学校第七次党代会召开在即,回顾过去六年,城市与建设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做贡献,扑下身子抓实干,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政治建设
政治责任不断夯实。学院党委切实承担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政治信仰,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能力不断提升。加强理论武装固基础,在集中培训、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讲党课等各方面全覆盖。学习中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
政治功能不断凸显。学院进一步细化“三会一课”的标准和规则,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引导党员勇当先锋、做好表率,充分发挥广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使基层党建工作切实真起来、严起来、活起来,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
二、教学研究
扎实做好评估工作,取得优秀的评估业绩。学院4个本科专业参评,其中2个专业全省排名第一,入选五星级专业;2个专业全省排名第二,入选四星级专业;1个本科专业入选江西省“十四五”期间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四个本科专业 | 省评情况 | 备注 | ||
工程管理 | 第一名 | 五星级 | 全校22个 | 江西省特色专业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第一名 | |||
城乡规划 | 第二名 | 四星级 | 全校32个 | |
建筑学 | 第二名 |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取得良好的教研业绩。2017年以来,教师立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4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8门。
强化学生指导工作,取得良好的学生业绩。2017年以来,指导学生立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省级项目44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和“挑战杯”省级及以上竞赛奖4项,其中国家级银奖1项,国家级铜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A3类竞赛奖56项,其中国家级1-3等奖25项,省级1-3等奖31项,取得了A类竞赛获奖历史最好成绩。
三、学科建设
学院以申报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工作重点,国家审核批准获“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授权硕士学位点,实现一级学科零的突破。2021-2023年期间,学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夯实“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基础。结合学专业的学位点筹备建设实际情况,确定“风景园林”“资产评估”作为学院重点培育建设的专业学位点,并成立“风景园林”“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点申报工作小组,现已基本完成下次国家专业学位点申报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城市空间形态与生态修复”“城乡土地利用与房地产经济”“绿色开发与成本控制”四个科研团队,为提升学院教师的科研水平搭建发展平台。
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科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批省级各类课题60项;发表论文494篇,B类以上160篇,其中权威6篇,顶刊8篇;学术专著24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48个,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39项,外观专利90项。2018年成功主办城乡规划学专业全国性会议——“特色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发展探索”论坛暨《规划师》·南昌论坛(2018)
四、师资队伍
学院科学编制人才规划,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近5年来,学院积极宣传人才政策,大力加强高层人才引进工作,引进符合学科专业发展的,有科技创新研究能力的,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专门人才共17人,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科研水平和学科发展,培育一批中青年教师和若干个优秀的学术团队,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党政管理及教辅岗14人,专任教师53人。专业教师中: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47.1%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52.8%。
五、人才培养
学生工作特色鲜明。学院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各类文艺、体育活动达二十余次。我院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已成功举办六届红色建筑模型大赛,认知“红色建筑”,感悟“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使命”,把建筑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提升学生认同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校友工作持续发力。学院加大与校友、企业的联系,校友共设立“中诚达体育基金”“规划建筑校友基金会奖学金”“师大地产校友基金奖学金”“八目基金奖学金”“江西佳信立志祝助学金”“彭接瑞科研奖学金”“圆梦基金”校友奖学金等,资金累计122万元。
学院以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服务地方规划项目,近5年承担了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保护发展规划等方面横向项目近100余项,项目经费达3000万元。2022年横向项目到账资金1180.7万元(占全校横向42.6%)。同时,学院构建了完善的社会服务梯队,形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多层次的服务队伍,组建多个教师工作室等。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城市与建设学院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以更强劲的势头奋力谱写美好大学、一流大学、模范大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