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党代会召开在即,回顾过去六年,政法学院以提高政治“三力”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学院的办学治院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院坚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党委会制度和议事规则,将每周二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教职工大会常态化、机制化。二是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严格抓好学习强国学习和赣鄱党建云学习,持续做好“六入工程”品牌,组织开展“铸魂读书会”、党史新中国史知识竞赛、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系列活动。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夯实。党支部中共设置19个党小组,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配了两名青年博士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给予少数民族优秀学生政策倾斜。四是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台《江西师大政法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17-2023年引进领军人才、优秀博士等15人。做好干部推荐工作,严格执行学校干部制度,择优选拔副科级干部10余人,补充教学干事3人。现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2人、江西省金牌教授1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全国明德教师奖1人。刘延林同志获得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颜三忠教授获得江西省七五普法先进个人,王满生教授被评为赣鄱先锋。
学院办学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专业建设稳步推进。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均是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法学学科排名从2016年的145名到现在进入了110名左右,被评为江西师范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021)。数字法学、社会调查与非虚构写作获批江西师范大学首批微专业。二是教学成功取得新突破。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林欢欢主持《矫正社会工作》2022)。颜三忠教授领衔《刑事法学教学团队》入选2020年江西省首批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颜三忠2023)。三是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学院每年都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截止目前,共获得10项。教师发表论文数量逐年递增。六年来,多次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召开了“宪法实施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术研讨会暨豫鄂赣三省宪法学研究会、豫鄂两省地方立法研究年会、“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学术研讨会、承办“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会暨2021年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年会。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思想引领成效突出: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六入工程”、实施学生党建“格”“务”“制”“质”工程,丰富学院文化建设,开展沉浸式微党课、微团课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成效。二是在学生竞赛斩获佳绩:学院积极创新拼搏,在挑战杯、“互联网+”“学宪法讲宪法”等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共斩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2项;江西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5项。三是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学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25%,公务员录取率位列学校前列。
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法律服务方面,学院长期为党和政府提供法治智库专家,所提建议获得中央领导批示肯定;法学系教师积极参与地方立法;承担重大立法研究课题,获得省委采纳。学院获得江西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学院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江西省总工会,南昌市总工会启动开展的“遵纪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法制宣传行动,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得到了时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田辉高度赞誉。二是社会工作方面,周琴教授和林欢欢教师长期带领学生与南昌市各区检察院合作,开展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和帮教服务,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周琴老师担任“江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省社会组织评估中心专家库成员、省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消费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洪宇社会工作服务社荣获“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林欢欢老师担任南昌市社会组织评估中心评估专家。三是社会保障方面,刘庆玉、郑双胜老师受聘担任江西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经办管理专家,熊时升教授连续多年受到国家公务员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扬。
岁月无痕,奋斗有迹。政法学院将继续抢抓新机遇,锚定新目标,乐学善思,善研善为,以更高水准、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水平迎接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