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数学与统计学院迈入发展“快速道”。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秉承“踏实、卓越”的文化精神,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蓬勃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喜人成果。
一、教育教学长足发展
学科排名稳步攀升。学院数学学科于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江西数学学科的历史性突破,成为江西省第一个数学学科博士点。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估报告》,数学学科从2017年的79位到现在的61位,上升了18位。数学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B,数学学科在全省稳居第一。统计学学科排名亦大幅提升,从2017年的122位上升到第73位,提升了49位。目前,学院正积极筹备申报统计学博士点。
专业结构持续优化。学院调整专业结构,更名为数学与统计学院。目前,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两个专业,均在江西省首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认证工作、得到教育部专家盛赞的“奠定了省内数学教育的中心地位”的专业,是首批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点专业,并于2022年入选十四五“省一流专业”建设(特色专业)。
教学改革成果颇丰。新增11项省级教改课题(其中重点4项)立项,新增10门课程入选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2个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立项,3个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库,桂国祥老师于2018年获得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二、科学研究扎实有力
平台建设有所突破。自学校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院围绕发展需要,强化阵地平台建设。学院“应用数学中心”获批了江西省首个、唯一一个省级应用数学中心,并向科技部正式申请组建“江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此外,学院还联合财政金融学院成立了非实体科研机构——统计研究中心,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阵地支撑。
科研业绩成果喜人。2017-2023年,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64项,其中面上项目11项;获批40余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级人才项目,连续多年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在《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ARMA、德国数学年刊、Journal of Algebra、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等顶级、权威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学院学术活动频繁,组织多场国际会议、九省数学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三、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学科竞赛和专业竞赛赛绩再创新高。2018年罗颖获得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实现了学院该奖项国家一等奖0的突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大杯”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华为杯”数学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等赛事中获奖质量和数量都有突破,2022年创下了参赛历史上首次同一年度获得两项国家一等奖的纪录,国家一等奖获奖率占江西省四分之一;升学率逐年增高,首届数学学科博士生全部按期顺利毕业,2023年硕士研究生达到100%高质量就业,多名硕士研究生发表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博士生连续两年获得江西省博士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荣誉称号。
四、师资引培卓有成效
以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学院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次。2017年以来,学院共引进了优秀青年博士25人,其中优秀海归5人;全力支持院内外高层次人才依托我院申报各类人才计划,新增“省双千计划” 2人、“洪堡学者”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含青年)、“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人,“江西青年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1人,“江西省杰青项目”6人,“江西省金牌教师”1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院积极发挥在江西基础教育的“基础数学教育龙头”与“师资母机”作用,积极投入国培、省培计划、承办中小学骨干教师浸润式培训班,名师班、同课异构等活动。学员中,新增特级教师23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5名、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7名,获得全国苏步青数学教育二等奖教师1名,为江西基础教育助力添彩。
数学与统计学院将继续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工作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踏实、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做贡献,扑下身子抓实干,力争在学院办学核心指标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