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处:踔厉奋发做好人文社科工作

发布者:李梦珍发布时间:2023-09-26浏览次数:57

一、重大项目方面

2017年以来,学校总结出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三字经”:重选题、预研究;下指标、找准人;给范本,细琢磨;访专家,结对子;精辅导,夯基础;抓重点,找突破。同时,在2020年实施了“国家重大项目培育计划”,文科科研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社科类科学研究项目,代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水准,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其立项的多少和项目研究质量,直接体现了该单位在全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实力。2017年到2023年,我校立项各类国家级人文社科项目226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0项,重点项目20项,从2018年起,立项数连续6年进入全国高校前50强,5年进入全国师范院校前10位。


二、科研平台方面

近年来,学校充分激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机构活力,形成择优支持的平台管理机制。按照科研机构的“四有标准”,(有稳定的研究队伍、有领先的研究方向、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有配套的硬件条件)完善评估指标制定,开展科研机构诊断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择优资助,逐步建立起以协议制为基础的动态资助机制。截止目前,我校有省级重点智库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

其中,202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时隔7年公布了第三批全省新增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此次全省仅新增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个,我校共获批3个,分别为南方汉代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教育评价研究中心,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研究中心。我校新增数量与南昌大学并列全省第一。2022年,在社科处协调下,我校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井冈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深化党史和井冈山精神研究为重点,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探索建立“价值阐释、精神引领、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革命文物协同研究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成国内一流、江西气派、井冈特色的江西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2023年,该协同创新中心已经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与现场考察。


三、理论成果方面

近年来,学校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设立了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产出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前期成果,夯实国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的申报基础。

2022年,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异常活跃,先后在主流媒体发声,形成了阐释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师大声音”。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苏区振兴研究院严文波博士在《人民日报》发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理论文章。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尤琳教授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2023年,黄加文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助推教育强国建设》。这些优秀的理论研究文章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全文转载,在宣传理论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站在学校第七次党代会即将胜利召开的历史节点,社科处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工作,遴选出一批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的选题,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开展研究,着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遴选出一批选题列入智库研究项目,努力推出有深刻洞见、独特创见、战略远见的研究成果,为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