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科技工作平稳有序,科研指标稳中有升

发布者:xiongshuang发布时间:2023-09-27浏览次数:16


学校科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搭平台、抓项目、出成果、获奖励、育大师”的方针,以争取国家级项目和取得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为抓手,近年来学校科技工作平稳有序,科研指标稳中有升。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连续多年保持高位,重大重点项目有突破。2017年度至2023年度,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分别为:66项、52项、75项、67项、61项、80项、77项。2017年胡石金老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第三代半导体的超高纯度有机源及氮源的关键制备技术”获批立项;涂宗财教授受聘农业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2018年涂宗财教授申报的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产品重要营养功效因子的筛查与结构表征”获批立项。2020年陈义旺教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面积印刷制备高效铅基钙钛矿太阳电池”获批立项。2022年涂宗财教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淡水鱼绿色加工与增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获批立项,课题总经费4500万元,创学校单个项目立项经费新高。2023年涂宗财教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动态超高压对蛋白质与糖相互作用及其产物营养安全性的影响机制”、陈义旺教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有机太阳电池准平面异质结构建与印刷工艺”、林珲教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鄱阳湖流域人水关系虚实协同地理实验方法研究”获批立项。连续多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保持高位以及重大重点项目的立项,充分彰显了我校科学研究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标志性科研成果亮点纷呈,省科技奖喜获丰收。近年来,我校在积极做好科技奖励申报、推荐与跟踪工作前提下,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多轮辅导、预答辩,较好的完成了省奖的组织申报工作。2017年度至2021年度,我校获得江西省科技奖的数量分别为:6项、2项、10项、9项、8项。其中,2019年涂宗财团队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水亮团队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0年王涛团队、卢章辉团队分别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呈现新常态。我校通过确立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四有标准”,即:有稳定的研究队伍、有领先的研究方向、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有配套的硬件条件,年初与科研平台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年末进行绩效考核,进一步突出了科研平台的优势,凝练了研究方向。2020年,我校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相关评估,取得优异成绩。2021年我校获批2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智能教育重点实验室”)。2022年学校获批2个省级科研平台“江西省应用数学中心”、“江西省区块链数据安全与治理工程研究中心”。


四、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评价有新导向。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引导教职工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及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学校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立了新的政策导向政策。学校先后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文件,包括:校发[2020]71号《江西师范大学纵向科研项目分级认定办法(试行)》、校发[2020]86号《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类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激励办法(试行)》、校发[2020]116 号《江西师范大学实体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校发[2020]117号《江西师范大学非实体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校发[2020]119号《江西师范大学学术期刊定级标准(2020 年修订试行)、校发[2021]7号《江西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校发[2021]64号《江西师范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2021年修订)》等。


学校科技工作将贯彻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继续面向学科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引导老师将论文写在赣鄱大地上,为实现美好师大、一流师大、模范师大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