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师德师风工作有新面貌
2019年7月,学校印发《关于成立中共江西师范大学委员会教师工作部的通知》(校党字〔2019〕60号) ,正式成立教师工作的党委职能机构——党委教师工作部,与人事处合署办公。此后,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先后下发《关于成立江西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江西师范大学师德考核实施办法(修订)》《江西师范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试行)》等多个文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学院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面貌焕然一新,涌现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汤美丽、何齐宗、袁涛、詹艾斌等教师先后入选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二是师资队伍量质有新突破
坚持党管人才,贯彻落实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1125”人才培育支持工程,出台百万年薪面向全球选聘学科带头人、“五专”服务机制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系列举措,人才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各类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师资队伍实现量质“双提升”。截止目前,校本部(含人事代理)共有教职工2882人,其中专任教师1867人,获博士学位1129人,占比60.47%。2017年以来,累计引培两院院士3人(全职1人,双聘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0余人,省级人才180余人,各类优秀博士以上人才500余人。特别是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担任校长,实现学校全职院士“零的突破”;全职引进国际欧亚科学院、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林珲教授,为学校冲击“双一流”提供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团队荣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在2019年五年一度的全国教育系统表彰推荐评选活动中收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大满贯”。
三是人事制度改革有新成效
1.深化岗位动态管理。2020年下发了《江西师范大学第四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方案》,我校从“保底聘任、竞争晋级”跨入“开放聘任,竞争晋级”的聘任模式,真正实现能上能下的岗位动态管理。同年,我校岗位动态管理工作被省人社厅评为“优秀”等次,获得169个高级岗位职数奖励。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于2022年成功获批我省首批岗位管理改革试点单位,意味着我校将能够自主设置岗位结构比例。
2.系统谋划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2021年我校成功入选江西省教育评价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制定《江西师范大学教师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教师评价体系完善升级,初步建立起了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注重教书育人实效、科学分层分类评价和突出代表业绩评价为鲜明特征的职称评审体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3.开展“定编定岗定责”工作。2020年出台《江西师范大学定岗定责定编工作方案》,完成全校94个单位305个内设机构3075个人员编制的“定编、定岗、定责”工作,为各单位机构设置、编制配给、干部职数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不同类别岗位人员打通了晋升渠道。
4.拓展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途径,实施职员制。2018年,我校出台并实施《江西师范大学职员制实施办法(试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工作实绩、真正体现个人资历、客观公正、优绩优酬的原则,更好地激励和稳定了我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