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昂扬奋发,在党建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立德树人 思想引领润物无声
教育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扎实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积极建立健全学院党委、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优化党支部设置,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全院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2021年9月,何齐宗教授入选江西省首批“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名单。2022年6月,教育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2022年9月,“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荣获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团队);2023年4月,“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党支部荣获江西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二、矢志一流 学科建设引领发展
教育学院2018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教育学为“江西省一流学科(高峰特色)”“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等级,在所有参评高校中排并列第21位,在地方师范院校中排并列第9位。学院共有5个省级科研机构: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大数据的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书院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高等教育评价研究中心”。
近年来学院累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0余项,省级课题10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20余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40余部;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级科研与教学成果一等奖10余项,二、三等奖40余项。2023年8月,《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新机制研究》课题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大项目,实现学院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上零的突破。
三、追求卓越,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的使命所在。教育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中心任务。学院现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特殊教育四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为国家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江西省第2轮专业综合评价中均获第 1 名,均为省5星级专业。课程《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当代教育新理念》《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小学学科建设‘三层九维’模型构建与协同实践》《基于记忆树模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群构建与实践研究》等7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四、引育并举 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教育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外引内培、引育并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建设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高级职称教师5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3人。教育学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督学1人,教育部高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人选1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人选1人,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1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高校金牌研究生导师1人,江西省高校金牌教授1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4人,江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1人,国家二级学会副理事长2人,江西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各1人。
展望未来,教育学院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懈追求、潜心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地方领先、全国知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建设美好大学、一流大学、模范大学做出教育学院和教育学科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