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研工部:接续奋斗,因时乘势,稳中求进,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李梦珍发布时间:2023-09-19浏览次数:112

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研工部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学科为龙头,对标对表重点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切实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推动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学位点建设有质有量。2017年新增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0年新增体育学、物理学、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至此,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点数量稳居省内高校第二位、全国师范院校第十二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

二是学科排名继续保持前列。根据中国科学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4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我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稳步提升。四星以上学科数量继续保持7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五星学科,化学、地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为四星学科。根据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学科排名得到快速提升,10个学科实现越档升级,其中4个学科连升两档,B类以上学科数量居全省高校前列。

三是ESI学科不断取得突破。2020年以来,我校ESI学科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新增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至目前,学校拥有化学等5ESI1%学科,学科数量位居全省高校第二位。化学学科已进入全球排名2.3,正在努力向全球1发起冲击。

四是学科专业优势明显。我校5个学科进入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冲击国家双一流突击队学科,化学入选高峰优势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入选高峰特色学科,地理学入选潜力发展学科,学科数量居全省高校前列。

二、坚持立德树人,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一是围绕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育。组织研究生集中收看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开幕盛况并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举行研究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讲会,博士生、博士后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交流会等活动。从2020年下半年起开展研究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筚路蓝缕忆百年 栉风沐雨记初心”主题系列活动,每月开展一项主题活动,一直持续到20217月建党100周年。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疫情无情党有情 社会主义是靠山”、“强身助抗疫 踔厉担复兴”等抗疫思政主题教育,坚定研究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二是持续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民族宗教专题教育和诚信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江西丰富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校史校情教育,激励研究生知师大、懂师大、爱师大、为师大、强师大。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和科学家精神教育。持续举办“木铎金声”教学技能竞赛,提升研究生教学能力。

三、把好“进口”“出口”关,切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六年来,不断创新研究生招生宣传举措,总结梳理经验,制(修)订相关规章制度,零差错完成各层次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博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招生数逐年递增,一志愿录取率较高,生源质量明显提升,硕士推免权学校、博士招生单位、双一流高校的考生数不断增加。

在研究生就业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积极引进用人单位宣讲或校招,实施“就业日活动”,多措并举促进研究生就业。六年来,研究生就业率、留赣率稳居全省前列,为江西本土的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

四、强化科教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分类培养。将“研究”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作为衡量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基本指标,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签订数个校级实践基地合作协议;75个教学案例入选教育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等有关教育指导委员会案例中心案例库; 2019年,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获批全国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为我校第一个国家级实践基地,为申报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奠定基础;建立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青马工程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结项数稳居全省前列;学生共发表高水平论文2827篇。2017-2021年间获评391篇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教学技能比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均获得较好成绩。2022年,3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被评为全省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十佳实践之星”,1名博士研究生获“全省十佳实践之星提名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

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导师能力

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要求,在政治理论、导师职责、师德师风、指导能力、业务能力、心理学知识、学术伦理与规范等方面加强导师培训,全方位提升导师的育人能力。

2019年和2021年,5位导师获评省级优秀导师。2021年和2022年,获评7个省级优秀导师创新团队。获第十五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第十六批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第十七批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2018年,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三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全国二等奖1项,是江西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奖项目。2018年获首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研究生优质课程、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和结项数稳居全省前列;新增数百名产业行业专家为校外导师(实践导师),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校外导师队伍。